中建网群 | 办公平台 | 公司邮箱
城镇论坛
国内发展
国外发展
大家观点
典型案例
公司介绍
首页>> 城镇论坛>>国内发展
国内新型城镇建设实践
发布日期:2016-05-04 字号:[ ]

    1. 长沙梅溪湖

  梅溪湖位于湖南省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西二环至三环之间。2008年长沙市政府组织梅溪湖片区空间战略发展规划的方案征集。长沙投资600亿启动梅溪湖综合开发项目。梅溪湖综合开发项目是集防洪、生态产业、文化旅游和高档住宅开发于一体的综合型项目。梅溪湖新城建设定位为国际服务和科技创新城,以“生态、节能、创新、科技”的理念作为开发建设主导思想,贯穿在“规划-设计-技术-建设-营运”全过程中,采用新思路、新体制与新机制对新城进行资源整合,以推进整体的开发建设,为其发展绿色生态新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及发展导向。2012年底,梅溪湖新城获批国家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20131月,梅溪湖新城入围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梅溪湖鸟瞰

  梅溪湖国际新城是湘江新区(原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开发的重点片区,总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规划定位为“国家级绿色低碳示范新区,长沙新城中心”,主体功能定位为“国际服务和科技创新城”,着力推进高新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形成高端产业集聚区。同时,以梅溪湖片区为依托,大力发展研发、金融、商务、会展、旅游等高端服务业。同时,梅溪湖新城将依托城区周边的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制药、先进制造、创意设计等)、人才资源(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政府支持(政府主导产业定位及基地建设标准,整合开发商、企业、人才等多方资源,政企合作的建设和开发模式)等资源发展新城服务业。

  梅溪湖国际新城位于长沙西部,北起枫林路、南至梅湖路西延线及象鼻窝北侧、东起西二环高速、西达黄桥大道,三环线从基地中部穿过,并以其为界分为东、西两片区,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中心区城市范围北起规划枫林路,南至象鼻窝山,西接望雷大道,东邻肖河及梅溪湖,包括了三环线下地区域、梅溪河大部分流域等重点区域。规划范围北起龙王港路,南接桃花岭景区界线、东起二环线、西至岳麓区与望城县界线,总规划面积18.05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协调区桃花岭景区面积为5.56平方公里。该项目涉及联络、学湖、中塘三个村及天顶乡、望城坡街道一部分,总人口约8千余人,该地主要为耕地、园地及山林地,场地整体地形呈南北高、中间低的态势。

  大梅溪湖片区土地利用规划

  梅溪湖片区开发将围绕建设“梅溪湖国际服务及科技创新中心”这一战略目标,通过6~8年的建设,将片区建设成为一个生态环境友好、配套设施齐全、地标建筑突出、产业特色明显的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端城市功能区。在规划设计上,以山水生态城市理念,高水准建设环梅溪湖、雷锋湖地区。利用原有文化产业基础,背靠高新区文化产业优势,发展动漫游戏产业,打造中国“动漫梦工厂”。结合动漫产业,打造主题公园,结合高新技术展示,打造未来体验馆等设施,增加旅游地的开发投资,打造城市娱乐新产业。结合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的产业带动,发展大型实景演出、文艺创作与表演、会展服务、艺术展览、文化信息传输、文化经纪代理、文化出租服务等相关产业、以及文化艺术培训、影视制作、广告制作、版权服务、影视专用设备批发零售等链条产业,形成产业效应,吸引消费人群。

  梅溪湖新城按照“六个绿色”(绿色生态、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校园、绿色能源、绿色管理)的建设要求,全面落实示范城区八大生态规划指标体系,建设公共信息平台、“三网融合”光纤入户的数字梅溪湖、梅溪湖电子商务示范园等智慧城市引领性项目。区域内全面新建建筑100%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开发建设,其中30%以上建筑不低于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作为先期启动长沙市岳麓区实验小学以及梅溪湖长郡中学已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标识,并已于20129月开始招生,投入运营使用,这是湖南省内首批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学校。

  2. 天津中新生态城

  中新天津生态城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距离滨海新区核心区15公里、距离天津中心城区45公里、距离北京150公里,规划面积约3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5万。规划区范围北起海河南岸、东至西中环、南临天津大道、西依马厂减河,总建设用地991.02公顷。作为未来天津的双城,规划区周边产业类型丰富,北边有文化中心、体育中心,东边有金融中心,南侧有生态农业园区,而被规划区半围合的南窑半岛为“大事件”预留用地。同时规划有周边居住区众多,北临胡家园居住区,东接海河新城,东南方向与南部生态城交接。在确定以居住为主导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周边区域特点引入娱乐休闲产业,使该地区与其他功能区协同发展,为滨海新区核心城区提供完善的公共活动和生活服务等功能。生态城制定了国内外首套完整、可衡量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规划了以轻轨、清洁能源公交、绿道为主的绿色交通体系,成为国家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项目规划区域中包含大片的废弃盐田、盐碱荒地和有污染的水面。中新两国政府将在此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生态城。生态城规划空间结构为“一轴三心四片,一岛三水六廊”。以生态谷为城市主轴,规划一个城市中心、两个城市次中心和四个综合片区;以生态岛和水系组成绿色核心、水库、蓟运河故道和蓟运河;以生态岛为中心,构建六条生态廊道。

  用地规划和空间布局图

  

  生态科技产业带

  方便快捷的和交通系统

  开放空间景观布局设计

  生态城贯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设以绿色交通系统为主导的交通发展模式;以津滨轻轨延长线串接生态城主次中心和各片区,形成生态城对外大运量快速公交走廊。在生态城内部,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清洁能源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系统,轨道站点与公交线路无缝衔接,轨道站点周边1公里服务范围覆盖80%的片区用地。结合社区建设和滨水地区改造,建立覆盖全城的慢行交通网络,采用无障碍设计,创造安全舒适的慢行空间环境,引导居民的绿色出行,实现人车分离、机非分离。结合公共交通站点建设城市公共设施,使居民在适宜的步行范围内解决生活基本需求,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80%的各类出行可在3公里范围内完成。2020年,生态城内部出行中绿色交通方式不低于90%。

  生态城规划坚持生态保护和修复,确保对自然环境全面保护。启动污水库的底泥、水体及蓟运河、蓟运河故道水体(一泥三水)的治理工作,使生态城地表污染水水质达到国家Ⅳ类环境水体标准,并结合现有的自然景观条件,打造现代、生态、亲水的城市景观,逐步形成“一谷两园四堤”的景观布局。生态社区规划借鉴新加坡“邻里单元”理念,注重公共资源平等分配和共享,提供完善住房设备;优化公共服务体系;系统配备生活配套设施保证居民方便快捷的获得周边各类日常服务。生态城注重节水节能规划。节水主要为建设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雨水收集系统,实行非传统模式水源使用——分质供水;节能产业注重于产业节能、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开发应用再生能源,建设节能生态城市。

  现在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已经成为一个入住人数超过6000,区内公交免费、智能家电齐全的全新区域,其所制定的指标体系,也成为国内其他生态区域建设的样板。生态城还规划建设了国家动漫园、国家3D影视园、信息园、产业园、科技园5个产业园区。在新加坡企业的积极入驻下,全区累计注册企业超过1000家,投资额超过900亿元,初步形成了文化创意、信息技术、绿色建筑、特色金融、节能环保五大产业集群。学校、商业街、社区中心和公交设施陆续投入使用,城市载体功能逐步完善。

  3. 武汉知音城

   武汉市蔡甸区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乡。蔡甸区距武汉市中心城区20公里,是未来政治、文化、商业中心和城市副中心,未来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主城和农业转移人口,同时依托良好的自然山水资源,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生态、文化、智慧、宜居新城。中国知音城位于蔡甸区东部地区,紧邻武汉主城区,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对外交通便利,可达性好。其功能定位为:国家级知音文化、生态、旅游新城,武汉西南新城组群的综合服务中心,承接主城区人口和功能转移的生态型宜居城区。项目的产业区位为:基地接受五大工业区辐射,带来高端科技人才,基地适合发展总部办公、会议经济、商务接待、休闲消费、商业零售等配套城市功能。

  规划围绕高铁综合枢纽发展商业、商务功能,形成武汉西部重要的商服节点;在周边布局承载城市活力的新城生活区,以及为新城居民日常服务的综合服务区,形成完善的城市功能体系;利用后官湖优良的岸线资源,采用低密度生态化的建设方式,建设为市民服务的生态旅游区。在新农核心区域打造集购物、休闲、观光、娱乐、美食、星级酒店和商务办公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打造城市生活新中心。

  武汉知音城规划图

  武汉知音城项目的发展战略是:开发提升生态价值、开发提升文化价值、最终实现城市价值,打造华中最具代表性的“生态文化智慧型的宜居新城”,创建人气的城市公共配套中心;创建完备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以此牵动城市绿色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评估体系,以科学客观的方法来评估规划方案。在规划的理念上,引入生态设计理念,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想城市,打造两型社会的“生态城市”典范。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共生性、多样性、健康性、整体性、紧凑性、复合性、安全性、渐进性和自适应性十大基本特征。

  项目鼓励研发可再生能源、低碳经济发展、生态税收奖励机制,倡导绿色建筑,遵循循环经济,推广新能源、新材料的利用。以社区绿地为例,结合景观设计,通过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以达到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等目的。雨水收集技术应用广泛,除了大型公共绿地可作雨水收集外,更可以灵活应用,结合道旁绿化、绿化通廊、居住区组团绿地、停车场广场等渗水涵土铺装作为雨水收集的重要途径。

  社区绿地-雨水收集技术

随着武汉两型社会、循环经济建设总体要求,对城市的更新与开发模式转变提供契机,这也是知音城转型发展的历史责任。随着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武汉知音城将成为国家级知音文化、生态、旅游新城和武汉西南新城组群的综合服务中心,承接主城区人口和功能转移的生态型宜居城区。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新型城镇化实践与探索(二) 下一篇:国外新型城镇建设实践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中建城镇规划发展有限公司